在2020年冬季学期结束后,我第二次被学校停学,为期一年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,我主动预约了一位academic advisor聊了聊。
那次谈话对我来说并不容易。我鼓起很大勇气才开口谈到“停学”这件事。那时的我以为被停学是极其罕见的事,难以启齿。直到后来我才知道,advisor几乎每天都会接待被停学的学生。这并不罕见,反而很常见。
从那个暑假开始,我决定认真调整自己。那段时间我去学校旁听课程、学习网课、打工,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,还主动联系学校的多个部门。我的目标很简单:通过实际行动,向学校证明我已经改变,也希望通过这个过程慢慢建立起健康的学习节奏。
一个暑假下来,我付出了很多努力,积攒了几十页的证明材料提交给学校。几周后,学校批准了我的申请——我得以在2020年秋季学期提前回到校园。
但回到学校只是开始,真正的难点在于:我必须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,让自己能持续、稳定地进步。
过去的我并不是没有下过决心。事实上,我曾无数次发誓要认真读书。开学第一个月通常都斗志昂扬,每节课、每个tutorial都不落下,作业认真完成。但到了第二个月,状态就开始松动。也许是某天睡过头错过一节课,或是偷懒没做一个小quiz。只要松懈了一次,之前的节奏就会彻底崩塌,开始“摆烂”:彻底不上课也不写作业了。
这种反复让我逐渐丧失了信心。我觉得自己就是坚持不下去的人,和那些优秀的学生之间仿佛隔着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。
所以这次,我决定改变节奏——不给自己太大压力。我只选了四门课:三门选修课,一门专业课。难度不大,重点是找回学习的感觉,培养信心,建立基础的学习状态。
尽管如此,那学期我的成绩也只是一般,四门课平均在70分上下。接下来的一个学期,我依然只选了四门课,分数也没有明显提升。
看到这里,可能你会觉得这段经历没什么特别。但在加拿大读书的同学都知道,一个学期四个月,体感上真的很漫长。每天坚持去上课、按时完成作业、维持节奏,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。建立起一个好习惯,并日复一日坚持,对任何人来说都极具挑战。
那么,我到底是如何从这个平平无奇的起点,一步步扭转状态,最终在学业上实现突破的呢?
下一篇,我会聊聊是什么促使我真正开始改变,以及那份坚持背后的动力。